□然玉
  嚴控會議費支出是反腐重要議題,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會議費管理辦法中做出了“限星”規定,由此產生的一個怪現象是,在全國多地,部分五星級酒店放棄星級資質的覆審,從“五星”變“無星”。今年全國“棄星”的10家五星級酒店中,至少半數為當地政府的定點招待酒店。
  公務會議經費收緊,一些酒店竟不惜主動“棄星”。這樣的前因後果,不免令人唏噓不已。由此,更可看出,三公消費與酒店業捆綁之深,以及酒店行業自身的泡沫之甚。長期以來,政務會議、政府接待等,已成不少高端飯店的營收支柱。這種略顯單一的生存模式,註定蘊含著極大的不確定性。隨著“限星”政策落地,五星級酒店大頭的顧客群體面臨流失。就此而言,其主動放棄星級,實是迎合政策、保住客源的無奈之舉。
  但是,即便棄星酒店,也仍舊維持高價不變。這或許說明,政府系統的戒奢倡儉浪潮,並未能充分抑制需求,從而降低市場價格。那些條條框框的“規定”,或被公職人員的投機取巧以及市場層面的技術變通,加以消解。比如,通過變五星為無星,供需雙方便巧妙繞過了相關規定中的“限星”條款。這之後,一切依然如故。
  公務消費的簡樸化、規範化,終究要以健全的財務體系兜底。那種變五星為無星,然後“定點接待”依舊的做法,無疑印證了現有的財務約束框架彈性太大,乃至仍給了適用對象極大的迴旋空間。在此語境下,任何自上而下的整風行動,都可能被抽離實質意義。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所謂換湯不換藥,概莫如是。
 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,過去一貫旺盛的三公消費,塑造了一種專供式、定製型且充斥泡沫的市場狀態。時至今日,其又必將反過來阻礙三公消費從高端市場的“離場而去”。須知,不少地方的五星酒店,並非是髮端於正常市場、基於民間需求的產物。其自誕生之初,就有著討好官方偏好的色彩。這種寄生性的生意形態,存在高度依賴性,且抗風險能力孱弱。
  公務消費退潮,那些附著其上的商業業態,又該何去何從?五星酒店變無星酒店案例表明,那些感到威脅的營商者,並無意調整思路、重新定位,而更傾向於隨機應變,來繼續維繫那種寄生關係。就此而言,如何倒逼其放棄幻想、尋求出路,繼而切斷那種官商之間的供求同盟,亦是職能部門必須正視的命題。
  然玉  (原標題:“五星”變無星,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jtjdncrk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